韦德网址 Fuzhou Yuany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韦德网址多少/EPS系列首页 > 产品中心 > 韦德网址多少/EPS系列
  • 详情

  苏州吉孚动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GRC)发起、组织的汽车变速器技术研讨会已经是第三次了。记者发现,今年研讨会的主题“InChina,WithChina,ForChina(在中国,与中国,为中国)”在会场中非常醒目,可以说这家在中国市场耕耘4年的德国公司,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将自己融入到了中国市场当中。

  “GRC的尖端变速器技术已被应用在不一样的品牌的多种车型中,我们目前正在成功地实施两个双离合器变速器(DCT)的大型研发项目。”9月9日,GRC总经理吴立(UlrichPlewnia)在第三届GRC技术年会间隙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表示,“其中的一个项目将催生上海汽车的第一个自主研发DCT产品。”

  了解GRC的人知道,作为全方位的汽车变速器服务供应商,这家来自著名德国变速器系统开发商GIF的中国子公司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并落户苏州以来,已拥有一汽、上汽、东风等多家中国客户,承接了许多国内主机厂的变速器相关业务,尤其在国内多家自主品牌主流车企组成的自动变速器联盟(“中发联”)的各个项目中,GRC几乎都参与进去并成为设计与测试的主导。

  设计图纸、生产样品、开发必要的软件并且辅助完成变速器在新车型中的安装和校准是GRC的特长,公司目前针对中国客户的主体业务还有应用自有技术对车辆和变速器的测试。

  “我们的优点是有能力为中国客户承担一款全新变速器的整体项目管理。在这样的订单中,客户只需把他们的愿望和技术设想告诉我们,剩下的一切都将由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吴立向记者表示。

  吴立透露,继为上汽开发的DCT项目已接近投产之外,目前GRC与“中发联”成员的不同合作项目正在进行中。他希望把上汽DCT项目经验传递给其他相应厂商,通过“中发联”间接支持国内厂商的自动变速器开发业务。

  本次变速器技术研讨会上记者观察到的另一个主要变化是,以往研讨几乎全部围绕变速器技术与市场的主题,今年在一个“哪些最新的变速器发展的新趋势最适合中国市场的需求?”的主题上,又增加了“电动车意味着什么?”和“电动车的发展为公司能够带来哪些挑战?”两个主题。起初还让人有些不解,一家专门干变速器业务的公司怎么会突然关注起电动车来了?但随着研讨会的深入,对于电动交通、电动车各种不同的实现途径的探讨,以及有关电动车在中国未来发展的专家对话,无不体现了GRC对这一新领域的关切。所以说,电动车及其未来的许多技术都与GRC所从事的软件设计、测试与标定,甚至是整个变速器业务息息相关的。为此,GRC德国总公司GIF的总经理RolfLaufs先生也专程从德国赶到苏州,对电动车在中国的发展及电动车时代的变速器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未来GIF会把整个电动车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我们的具体计划是今年底拿出发展框架,明年上半年做出具体的工作规划。”吴立平淡的话语中已经曝出了这家在德国从事变速器测试与开发达20年之久的技术公司的未来重大业务中心将设立在中国。

  在电动车相关业务也处于朦胧发展期的中国,GIF是不是考虑的只是前瞻性的战略发展而并非是真刀实枪的投入呢?

  “目前在中国我们正在做许多电动车领域的项目,包括软件方面的项目,包括给上汽做的软件设计等。”吴立的回答释解了一切。尽管电动车还没有真正成为商业性的消费品,但是在“工业品”市场GRC已经小试身手了。更重要的是,电动车相关项目已经为GRC带来实实在在的业务补充。

  锥环式无级变速器(KRG)无疑又成为本次研讨会及GRC与媒体交流的一个重点。此次GIF从德国带来的样品已经是第四代产品了,并且安装在一台欧洲版福特嘉年华[综述图片论坛]车上供与会代表试驾。

  “DCT是一个大的进步,在中国设计生产DCT是一个里程碑,KRG则是一下个里程碑。”吴立自信地表示。

  KRG作为没有了压力钢带和液压系统的锥环式无级变速器,其一大优势是零部件非常少,并且靠变速锥与变速环之间的油膜来传递动力。它的大多数零件是标准件,中国都可生产,而且锥体用钢是普通的标准钢,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相当低。由于推动钢环所需的动力很小,不需要任何液压系统,KRG的变速响应比普通无级变速器快,具有节能、舒适的特性,在这一点上可与DCT产品媲美。

  记者试驾时发现,KRG确实有比较快的响应能力,并且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装在嘉年华车上的这款KRG产品所设定的无级自动、手动和模仿AT自动三种模式,也确实让驾驶者享受到几种动力传递方式所带来的不同驾驶乐趣和体验。

  作为一款已经投入精力达10年之久的GIF专利产品,吴立透露,KRG将采取许可证的方式授权给中国厂商生产。

  “GRC正在和两个中国合作伙伴进行生产KRG的谈判。”吴立介绍,“在日本和欧洲KRG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在中国从事这一项目是风险又是挑战,我希望能有一个既勇于接受挑战、又谨慎对待该项目的中国厂商,成为第一个KRG生产者。”

  “我们自己对KRG非常有信心。”吴立坦言,“目前中国任何一个企业可能都没有能力独自承担KRG的成本与风险,我们仍旧是希望建立一个平台,最大的可能不是找一个合作伙伴而是多个,这样做才能够分摊成本并分担风险。”看来,在KRG生产上,GRC如果采取类似博格华纳与“中发联”的合作模式也未尝不可。

  “合作”、“平台发展”,这是常挂在吴立嘴边的两个词。不论是KRG还是电动车,吴立的理念都是与尽量多的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发展平台,以共享技术、共担风险、共同促进市场的发展,合作已经体现在GRC许多具体的项目之中。正像已发展了四代产品的KRG在许多关键技术细节上加以改进并越做越精一样,GRC与中国厂商的合作,可能也会在润物细无声之中结出理想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