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德网址 Fuzhou Yuany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日期:2024-01-04 来源:GRC构件
通州又新添3大地标,全部竣工!以后看到这三座建筑,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这是通州!就像当年的银地大厦,以及古老的燃灯塔那么知名!
日前,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全部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为实现年底对外开放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九龙漱玉”的白浮泉,到“一枝塔影”的燃灯塔,82公里的大运河北京段古迹丰富、人文荟萃。
位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文化粮仓”北京艺术中心、“森林书苑”北京城市图书馆、“运河之舟”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建筑,与行政办公区隔河相望,是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大建筑于2019年10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总建筑规模约30万平方米。项目设计的具体方案通过国际征集产生,均出自世界一流建筑规划设计团队之手。
四年时间,它们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副中心速度”和“副中心质量”,向世人呈现出运河北首千年之城拔地而起的勃勃之姿。
建成后,三大建筑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的文化中心、活力中心、市民文化休闲娱乐中心,打造本市又一代表性新地标。
夜晚,以大运河漕运码头两岸的通州古粮仓为设计理念的北京艺术中心点起“繁星”,4134块折叠铝板幕墙与31108个点光源、5500米顶面线米线条灯贴合相融,如同舞台大幕缓缓升起。
今年中秋节前夜,“文化粮仓”迎来测试演出。运河畔,几百名观众提前奔赴了一场与音乐的特别约会。
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期间,北京艺术中心又奏响了波澜壮阔的运河音画,北京歌舞剧院青年歌唱家高亢吟诵,气势恢宏的打击乐声响起,观众穿越厚重的历史被带入到古老运河的开河节,进一步诠释着这座艺术殿堂的节奏与韵律。
未来,拥有5750个座位的北京艺术中心将由国家大剧院运营,其舞台尺寸同现国家大剧院完全一致,能轻松实现将大剧院演出剧目在本项目无缝衔接、同步上演。“演艺之都”将在城市的东方奏响震撼之音。项目于2023年10月26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作为首都图书馆的新馆,首都图书馆方面表示,北京城市图书馆以12月底亮相为目标,目前正在全方面推进开馆筹备工作。
北京城市图书馆又名“森林书苑”,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赤印”。
屋顶的树状建筑结构以银杏树叶片为灵感来源,宛如“森林伞盖”,营造出“临山间、于树下、勤阅览”的读书环境。
国内外首例自承重互为支撑的玻璃幕墙,由单块重量最高达11.5吨、具有高透明度的幕墙玻璃组成,营造出内外一体的“透明书苑”,到了夜晚更会化身璀璨剔透的“水晶艺术品”。
走进图书馆,大厅内木制风格的“山体”已经完工,面积达18000平方米的全球最大单体阅览室,在柔和的光线中静候四方来客。
阅览室内安装了投光灯的“银杏树”更是美丽壮观,其“树干”采用了GRG(玻璃纤维增强石膏)包柱系统,柱身内藏有机电系统、消防水系统、强弱电管线等功能,集多种用途于一体。
“树冠”顶部的“银杏叶”安装了太阳能薄膜光伏系统,铺设面积达960平方米,年发电量可达25万度。
一系列新工法与新工艺,不仅让图书馆的屋顶跨越式建筑物形成了优美的挑檐姿态,还能减少太阳能增益和阳光直射。
图书馆屋顶共设计了126个采光顶,上面安装带有人字坡的玻璃,阳光可从这里直接照进图书馆内,极大地降低了建筑物日间照明所需用电量。
同时,采光顶玻璃还运用了调光技术,可在中午等光线充足时降低透光率,在早晚增加透光率,保障读者阅读时的光线需求。调光技术还能节省照明电量、空调能耗和取暖用电量。
除阅览大厅之外,还分布着诸多专项阅读区域。在少儿阅读区,木制书架和房屋型构件组成了一片宁静素雅的“童话天地”。
在古籍阅览区,庄重沉稳是装潢的风格的主旋律,总的来看这里毫不花哨。当您细心观察,地毯上的传统纹样和将月亮门元素融入其中的玻璃门丰富了观感,屋顶的照明更是采用了现代风格,实现古今交融。
不仅如此,非遗展示区、24小时图书馆、休闲阅读区、艺术文献区、会议室……各个区域都已完成装修,只待书籍和家具等布置到位就能满足各个群体的阅读和学习需求。
北京城市图书馆的藏书规模预计可达800万册。其中,90万册分布于地上的阅览大厅和各个阅览区,其余710万册则位于地下的全自动化智慧机械书库。
书库的库区总面积达3413平方米,拥有13台堆垛机,8台AGV搬运机器人和成套自动分拣设备,能实现图书自动出库、自动分拣、自动搬运。
这一智能书库还将推出配套软件系统,支持手机端和触摸屏。读者从手机设备上,即可在上百万册图书中进行检索和借阅,每次仅需10来分钟。
这座新颖的图书馆不仅有上佳的阅读环境,还有更高效的阅读布局。在“河谷区”中,您能够找到许多能拾阶而上的阶梯状阅读空间,这些阅读平台兼具书本收纳和现场阅读两大作用。
在其中大显身手的是一排排智能书柜,这些书柜利用了阶梯状空间的布局,内部用来收纳,顶部用作书桌,未来其也将接入智能系统,成为整座图书馆智能体系的一部分。
据了解,北京城市图书馆以12月底亮相为目标,目前正在全方面推进开馆筹备工作,推进文献资源建设与采购,以及设备设施安装调试、展览策划与布置、智慧化服务场景设计、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工作。
为建设好面向未来的公共图书馆,一直在优化读者体验,首图将充分听取读者需求,并计划逐步邀请市民读者、专家学者、媒体从业者等参加公共测试,提前体验各种亲民、特色、智慧的公共文化服务。
据介绍,当这座气势磅礴的图书馆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每日接待量可达8000人,将成为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
首都图书馆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2024年,北京城市图书馆将通过讲座、展示、体验、交流互动等方式,开展1000场丰富多彩的活动,供市民乐享文化生活新体验。
继剧院、图书馆完成竣工验收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也宣告成功竣工验收。大运河博物馆享有“运河之舟”的美誉,在“绿心”森海中映照千年运河景象。
从南望,巨帆高高扬起。从北望,船只坚实厚重。抬头望,高低起伏的帆船屋面丰富了整个城市绿心的天际线。
大运河博物馆也被称为首都博物馆东馆,这座屹立于城市森林中的“古韵风帆”正静待扬帆。
记者从首都博物馆了解到,今后四大类型展览将在东馆逐一登陆。今年年底,这里将推出基本陈列、开放展示和部分专题展览,其余展览将在2024年陆续推出。目前,展陈方案设计已基本完成,将展出文物约6000件(套)。项目于2023年11月15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四年间,北投集团攻克多个单体建筑一体化建设、BIM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平台应用、大跨度高凌空钢结构应用、世界级超高玻璃幕墙加工制造等多个行业领域技术难题,实现了许多国际领先的创新之举。
大幕将启,拔地而起、飘逸瑰丽、辉映古今的公共文化建筑群将与流淌千年的运河水一起谱写古今交织的文化华章。
想了解更多通州以及环京、北三县一手消息、投资置业,微信搜:通州事儿(微信ID:tz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