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网址 Fuzhou Yuany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新闻资讯首页 > 新闻资讯

大连老街区照片薄:从单体建筑到文化街区的蜕变

日期:2024-03-27 来源:新闻资讯

  大连老街区照片薄演绎着一场从单体建筑到文化街区的蜕变。对于大连大多数老建筑的保留,其意义不仅在于它们的文物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更在于它们延续了这座城市、城市街区里的人们共同的记忆。

  提起人民剧场,老大连人印象中的宏济大舞台,它承载了这个城市里太多人的记忆与怀念,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娱乐场所,它曾经是这个城市里居民的心灵归属、情感集合和文化沉淀之所,看到它,很多老大连人会发自内心地感到亲切。一座城市的建造,不仅为了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一辈,在这个城市里,还有更多的中老年人生活,即便是年轻人,也要从父辈生活中寻找心灵归属。在民生街历史街区里,在恢复重建的宏济大舞台这栋老建筑面前,不知有多少人又会重新寻找自我的心灵家园。

  人民剧场经历近百年的雨雪风霜,已经不复昔日的光辉。大连市近代史研究所的由林鹏还记得,在2008年调研民生街历史街区时,人民剧场又怎是一个“衰败”可以形容。斑驳的墙面上刻下百年风雨侵蚀的痕迹,当年的霓虹灯早已没了踪影,只在墙上留下隐约的痕迹,正门上着锁,玻璃上贴着春节烟花销售的广告,透过门玻璃向里张望,昏暗的室内,地面上厚厚的灰尘诉说着长久的无人问津。一楼正脸的外墙上被各色商业牌匾遮盖了往昔的模样,只是,这些商店同样因为经营不善没什么人气。

  大连市国土资源与房屋局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人民剧场因为多年的经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改成北星欢乐天地之后,原有的舞台设施破坏殆尽,长久以来也未得到有力的修缮,整个剧场已成危房。他们组织多方专家经过专业论证,否定了全部推倒重建的方案,提出了保护要求:将“前脸”保留恢复原貌,后面剧场重建。在人民剧场改扩建工程工地,记者见到了建设方负责人张英宝,他在人民剧场工作了四十多年,曾经是人民剧场最后一任经理,能想象他对人民剧场有着怎样特殊的情感。如今,他每天有12工作在工地,更是熟悉改造后的人民剧场的每一处细节。据张英宝介绍,改造后的人民剧场在外观上基本恢复了1934年宏济大舞台的原貌,重现了当年的穹顶和正上方一帆风顺的图案,且将重新更名为“宏济大舞台”。这栋建筑在改造时采用了多方面先进的技术:经多年风雨已经损毁大半的墙面花饰、花瓶,采用GRC材料翻胎新做;天花则采用GRG材料小块构件,不但可以组成各式花纹,还能够充分满足剧场在声学上的要求;更换后的中空镀膜LOW-E玻璃除了隔音防紫外线,还有节能的作用装修则是完全采用中式风格:木质格栅窗透露着古韵;朱漆大门上的铜铺首狮头门环和铜钉显示着庄重,额坊上人工彩绘的二龙戏珠图案展示着才情,台口“中国红”的立柱彰显着大气细节上更是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观众厅的八仙桌可以按需要随意组合;包厢里餐饮区与观演区分开;坡道、卫生间都设有残疾人专用设施;四部专用传菜梯及时提供食物

  先进的灯光舞美技术,一流的视听效果,大型的LED背景屏、字幕机、横匾、广告牌建设方表示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就为了将宏济大舞台打造成高水准专业化的剧场,能够承接任何剧种的演出。开业后,舞台正上方将悬挂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亲笔题写的“宏济大舞台”牌匾。

  3.2008年拍摄的民生街历史街区,未来将要建成的文化广场能否延续曾经的历史

  历时1年的改造,宏济大舞台将于本月20日竣工,国庆节期间将演出两天样板戏,10月29日正式开业,庆典期间将邀请多位京剧名家连唱十天大戏。

  “宏济大舞台是拥有百年历史的文化演出场所,在这里,曾经有很多文化名流、艺术家展示过他们精湛的技艺,它几乎与大连这座城市同龄,它的恢复重建对于延续市民传统风俗有着深远的意义。”大连京剧院院长杨赤,对宏济大舞台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与无法割舍的情感。对于宏济大舞台的未来,他的心中有一幅蓝图:“宏济大舞台将恢复到茶园式、开放式的表演形式,成为大连一个全新的集休闲、欣赏、艺术、饮食、社交于一体的有品位的娱乐场所。让市民在茶余饭后有一个休闲的好去处,让大连能有一份高雅的文化保存在外地游客的记忆中,为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增添一笔亮丽的色彩。”

  采访中,记者巧遇某单位工作人员前来预约京剧专场,杨赤说,现在日常观看京剧的人慢慢地多,人们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重新重视起来,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宏济大舞台的重新面世就显得格外及时与必要。在观众品味日趋广泛的今天,宏济大舞台其舞台高度、深度、宽度以及设施上能完成任何剧种的演出,这就可以充分满足观众一晚上欣赏到全方面多剧种演出的需求。

  大连并没有如此设施完善成规模的小剧场,而“小剧场”这种模式恰恰是现代都市不相同的领域人需求的方式,建筑师廖原博士建议在经营上,可以将宏济大舞台的舞台产品外延扩大,与艺术相关联的形式、舞台艺术,类似画展、票友联谊会,甚至婚礼都可以在这里举行。这些设想与大连京剧院不谋而合,杨赤出国演出时,看到国外举行婚礼的教堂是一个高雅、浪漫、庄重的地方,现在的宏济大舞台就可以承载新人这样的梦想。如今的社会重视信息交流与互动,各种联谊活动也可以在这里举行,让人们在交流的同时,还能欣赏到高雅的艺术表演。

  1999年6月,国际建协(UIA)第20次大会在“北京”的结论中曾指出:“新的时代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共生时代变化、转折、多元、共生是当今时代和我们面临的21世纪的主要特征。新的时代是一个从多方面批判、继承,但更立足于伟大的创造时代。”从总体意义上说,当代建筑创作的时代特征是多元共生的。

  大连在上世纪的前60年,是以外来文化为基础进行的城市建设,这外来文化包含了来自沙俄、日本、我国山东等地的文化,融合了本地的原生文化形成了大连所特有的文化内涵。而这60年也奠定了大连这座城市建设的基本格局。对于大连大多数老建筑的保留,其意义不仅在于它们的文物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更在于它们延续了这座城市、城市街区里的人们共同的记忆,只有理性科学地传承和创新,才是对这个城市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些老建筑如何完美地保留就存在着多元共生的情况。

  宏济大舞台是承载这个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对于这次在原址上修复重建的手法,廖原表示是很值得提倡的,也许还不够完美,但它仍展现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城市对人们记忆的尊重。“民生街历史街区北临胜利桥北历史街区,南临中山广场历史街区,处于大连重点保护标志性街区之间,它虽然只是几处零散的片段,却宛如项链上的珍珠,串起城市的文化价值,共同组成城市记忆的片段。”对这种的建筑,保留后应该赋予它新的内涵,作为有价值的地标性的历史符号,它承接起的将是一座城市街区的文脉。它在街区中所体现出的作用,从建筑学的角度上决定了街区的尺度,从建筑风格上能成为整个街区的参照系。

  大连城市建筑的一些保护手法也许过于简单,完全地追求历史有点粗俗,完全地追求全新又过于粗野,在旧建筑上发挥新作用,追求多元化的共生,才是积极的态度。对于大连历史街区中老建筑的保护,廖原谈了几点想法:对需要完整保留的老建筑,应考虑和街区的周围环境一体化规划;像宏济大舞台这样保留老建筑的片段,应着重考虑新建部分和老建筑之间的功能和形式、情感和记忆上的延续;而对于仅能细节保留的,比如牌坊、牌楼,可当作城市雕塑处理,既是城市花园中的盆景,也是亲切可人的街头小品。毫无疑问,它们的共生相处,滋润了这座城市旺盛的生命力。而作为规划师、建筑师们,能否保证城市环境建设的延续,保留城市居民的生生不息的共同记忆,保护生活在此的人们安居乐业的归属感,这一切,不仅仅考验他们设计的智慧,更考验他们内心深处对我们城市的真实情感。

  廖原站在城市规划的宏观角度认为,要把宏济大舞台作为一处景观去处理,通过保留建筑本身所包含的精神符号,通过新旧建筑和街区的恰当合理的衔接过渡,就可以让老建筑与新城区和谐相处,与国际上成功的城区改造的案例也有一定的可比性,这也符合国际建协提出的“多元共生”的城市建设的大理念。

  大连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傅绍友,知名画家,多年从事工艺美术相关工作,他的建议自然围绕文化艺术展开。傅绍友提议这里可以保留一个文化展区,展示各类演出的一些史料,以此将其文化渊源体现出来。另外,民生街作为大连市的中心区,展区里可以展览能反映大连文化渊源的老物件、老照片,无论是大连市民还是外地游客,在这里都能了解大连的城市百年历史和地区文化。

  上周五,记者从宏济大舞台建筑设计企业处了解到:市里有关部门已经制订规划,将这里建成文化广场,在环境宜人的花园广场上,沉浸在宏济大舞台的文化蕴染中,市民可以在这处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与文化活动的场所里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举办文艺演出、文艺晚会,举办各种展览,你方唱罢我登场,自娱自乐。文化广场还将是我们这座城市的“会客厅”,通过这一个窗口展示我们的城市文化,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一道新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