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网址 Fuzhou Yuany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新闻资讯首页 > 新闻资讯

8月全国百家博物馆的热门展览推荐

日期:2024-09-17 来源:新闻资讯

  此展为故宫首次清宫挂屏专题展览,展览以题材为线索,工艺为阶梯,选取有代表性的挂屏及相关书画文物共六十余件。展品中既有“缂金线山庄果园图”这样少见的金线缂织画作品,也有意蕴雅致的“嵌银片梅杏图”挂屏。还将书画原作以不同工艺形式的挂屏加以再现。

  本次展览是河北曲阳石雕艺术的专题展览,精选了从汉、南北朝、隋唐到五代、宋元等时期的优秀代表性作品,还有一些当代艺术家的杰作,展览分为“熠熠千年”和“古韵今风”两个单元。

  来自红山、凌家滩、良渚、三星堆、殷墟等30余个重要考古遗址发掘出土的112件龙主题文物首次集中展出,不少文物是第一次面世展出。

  展览以“梅艺今辉”为题,分为“序言”“一代宗师”“文化使者”“情怀担当”“使命新生”“念念不忘”六个板块,全面展示了梅兰芳的艺术人生。展览展出200余件与梅兰芳的艺术生涯紧密关联的展品,涵盖手稿、书画、古籍、戏衣、唱片等多种展品,其中近120件为首次向公众亮相。

  展览以历史上恭王府与蓟州皮影的联系为线索,介绍清代皮影戏在北京城繁荣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清代王府的养班习俗。同时,200余件恭王府博物馆馆藏皮影精品也是首次与广大观众见面。

  展览继2023年新疆儿童绘画作品展取得圆满成功后,以“西藏儿童绘画作品”为专题,再次启动此项目。该项目入选国家民委“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2024年全国试点示范项目”,邀请西藏、深圳、上海、北京等地400余名儿童围绕“家园”“祖国”“生态”“未来”等题目创作了592幅作品,遴选出213幅展出。

  本次展览共展出一战相关历史影像500余幅,此外还汇集有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山东华侨博物馆、威海市博物馆(威海市一战华工纪念馆)、潍坊市坊子区博物馆馆藏一战华工相关实物80余件。

  本次展览精选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瓷器140余件,从不同维度诠释明清两代皇家窑厂的历史沿革、制度变迁、工艺技术和文化意涵,以及陶瓷文化与农耕文明的依存关系,并通过系统梳理四十余年来御窑考古成果,讲述不同凡响的瓷都瓷器故事。

  展览精彩纷呈,展品同样举世瞩目。本次展览由首都博物馆、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以及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单位精心策划,汇聚了古蜀文明相关的265件(套)珍贵文物,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共146件套,国家一级文物46件套。

  本次展览作为2024年北京首次大规模贞观主题文物展,汇集全国15家博物馆在内的140组,249件重磅文物,涵盖陶俑、壁画、金银器、织锦、琉璃器、石刻等多种类型,重点展品包括微笑仕女图、鎏金银壶、尉迟敬德墓志、贴金彩绘釉陶文官俑、唐贞观十六年鎏金菩萨造像、石刻胡旋舞墓门、白陶舞马俑等珍贵文物。

  展览共展出25位当代艺术家的25幅作品。此次“圆明荷韵”中国画邀请展,圆明园海棠书院特邀各艺术院校著名美术学导师与美术学博士,咏物抒情,以画笔歌咏荷韵,以文心感受圆明园满园盛放的清凉。

  展览从颐和园、故宫博物院、天坛公园、广东省博物馆、苏州市拙政园管理处等5家单位甄选展品83件,展出家具品类丰富、器形优美、制作精良,涵盖椅凳、桌案、柜架等门类。

  本展以齐白石、黄永玉先生的艺术作品为主,集结任伯年、虚谷、王梦白、徐悲鸿、祝大年、吴冠中等20位古今名家的经典作品,同时精选厐均、金宇澄、魏小明、徐累、赵半狄、周春芽等15位当代艺术家的代表作,馆藏部分更是涵盖了绘画、雕塑、织绣、陶瓷、金工等诸多门类的精品。

  中国古人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概括总结出一套气象历法——二十四节气,借助节气将一年定格到农作物生长、收藏的循环体系中,将时间、生产、生活定格到天人合一的状态中,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法和行为准则。展览以“物”说的形式,辅助文字介绍,生动诠释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文明代表性智慧结晶的丰富内涵。

  此次展览是西藏文化博物馆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的主题展览之一。展览由吾要多年积累的部分版画、藏书票、布面作品、纸本绘画、插画和书籍设计作品构成,展出45件艺术作品以及部分书籍设计作品。其中,由60幅微型版藏书票原作制成的艺术家手作书《寓言》,系首次在京展出,这是作者艺术探索与书籍设计实践的一次重要结合。

  本次画展汇集了众多中国画家的精品力作,无论是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类题材,都充满了艺术性和时代感。他们用笔墨丹青描绘出了时代的风采,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当代中国画家的艺术追求和时代担当。

  本次展览共计展出87套共149件精美文物。全面展示了布达拉宫建筑、唐卡、造像等方面的艺术成就,以及我国在布达拉宫的修缮保护工作中持续做出的积极探索。

  展览以诗词中的动物为展览主线,将民间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内容与自然科学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展陈方式和互动体验,挖掘传统诗词的文化艺术魅力和科普教育意义。该展览共分为鱼、虫、兽、鸟四大核心板块,重点从诗词内容、诗意解析、诗词中的动物、科学知识等方面展开,尽显中国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展览汇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23家文博单位的350余件(组)文物,讲述了北朝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展品类型丰富,涉及陶瓷、金银、青铜、玉石、碑刻、拓片、壁画等。

  展览以保定境内的长城为主题,分为巍巍太行起苍龙、血肉筑成新长城、长城脚下是故乡三个部分,共展出文物182件(套)、历史图片60余张。从历史长城、英雄长城和人文长城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展示了保定长城的卓越风姿和文化内涵。

  本次展览由山西博物院与沈阳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展出瓷器、珐琅、服饰、书画、兵器等精美展品100余件,为观众拉开了一幅清代宫廷文化艺术和满汉民族交融共生的恢弘画卷。

  此次展览经过数月的精心筹备,以山西龙王题材壁画为展览主线处独具特色壁画作品。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源溯流,介绍龙王文化的源流;第二部分逐龙寻踪,展示了山西龙王题材壁画的概况、龙王行雨图展示与解读和龙王行雨图中的人间场景;第三部分技艺传承,呈现了山西地区传统的壁画制作流程与工艺和材料。

  广彩瓷、金银器工艺品、铜珐琅等商品随陶瓷、茶叶等大宗贸易品源源不断地从广州运往世界。这些产自南粤的艺术品,因其用料讲究、工艺精湛、造型精美,独具东方情趣且符合西方审美,而倍受青睐,成为十七至十九世纪风靡海外的“东方高定”。,通过展览,观众能了解中西文明相遇与汇融的故事。

  展览以火柴盒贴上的锦绣中华为主题,通过丰富多样的火柴贴画、火柴实物、书籍等展品,将火花中蕴藏的历史、文化、人文、艺术等内涵传递给大众,让观众在展览中静赏小小火花之美,感悟祖国的繁荣发展。

  展览可谓珍品文物云集,有多件辽宁省博物馆庋藏的重磅级古代书画作品参展,包括多件一级文物,这些古代书画均为名家作品,是难得一睹的珍贵古代艺术品。

  本次展览共展出266 件组的珍贵文物,其中不乏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典型代表性器物。

  展览由大连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联合主办,以“南越世家”“古国芳华”“文王风雅”“丝路序章”四个单元,通过170件/套稀世珍品,从南越文王墓及南越国宫署遗址的考古成果,管窥两千多年前开放多元的南越文明,揭秘承秦启汉的王国往事,展示南越国独具特色的岭南风貌。

  为纪念伟大的艺术家吴冠中,展示其艺术风采和不凡人生,宣传弘扬其对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突出贡献,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与浙江美术馆共同举办此次展,展出吴冠中的部分捐赠品,包括油画、彩墨和速写精品,共计68件。

  本次展览精选的36幅唐卡,将带领观众探索藏医学的神秘与魅力。这不仅是藏医学的展示,更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见证。

  展览精选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110余件明清时期精品铜佛像,部分藏品为首次展出,造型规范,用料讲究。以雕与铸的制作技艺,再现出佛像艺术的感染力与生命力;以藏与展的交融碰撞,再现出陈列展览的直观性与科学性。

  展览由著名作家梁晓声撰写序言,展出500余件历史文物原件和百余张珍贵照片。展现1900年至1940年矗立在中央大街两侧、极具浓郁欧洲建筑风格的各色建筑,依托建筑开办的金融、商业、文化等场所及其相关文物,向大众娓娓道来中央大街的前世今生。

  展览通过“法老的国度”“萨卡拉的秘密”“图坦卡蒙的时代”三个版块展开独立叙事,回顾被大河滋养的悠长岁月,追寻神话与现实世界的交织经纬,洞察古埃及文明的整体面貌与历史细部,从不同角度解读古埃及文明的深邃内涵。

  展览汇聚石鼓山墓地、眉县杨家村窖藏、庄白一号窖藏、[弓魚](yú)国墓地、董家村一号窖藏等重大考古发现出土文物,通过周礼之邦、事神致福、止戈为武、礼入世俗、礼合万方、尾声六部分,感受周礼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魅力,弘扬中华礼仪文化。

  展览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皮影戏”为创作蓝本,以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黄帝梦游华胥国,而后天下大治”为灵感,从中国(上海)民间皮影艺术馆上万件皮影馆藏中甄选而出数千件藏品,对其进行了数字化的二次创作从而创造出了一个完全由皮影元素构成的光影异想世界。

  展览以哈尼族服饰为载体,展示哈尼族从最为直观的服饰款型、色彩到细节之处的配饰、绣饰图案,再到服饰制作更换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或与创世的神话息息相关,或与祖先的迁徙密切相连,或折射着生存地域的特征,或传达出人们的内心情感,或反映了传统社会的礼仪要求。

  展览共分“天地造物”、“溯古撷珍”和“灿若星河”三个单元,通过124件/组展品的集中展示,带领现场观众穿越时空铺就的科技文明走廊,让大家在丝绸的华美婉约、青铜器的庄严浑厚、纸张的轻柔朴质和瓷器的光彩流转中,感受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深邃与深厚。

  本次展览展出来自河北博物院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128件(套)精美文物,以汉代中山国王室墓葬出土文物为主。汉代中山国于景帝时始封,几度断续,绵延三百多载。在中山靖王刘胜、中山怀王刘修、中山简王刘焉等历代诸侯王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文物。这些文物不仅体现出汉代诸侯王雍容华贵的生活,也折射出整个汉代社会的强盛与辉煌。

  展览由南京博物院携手希腊4家文博机构展示金器、青铜器、陶器雕塑、钱币等270件/套珍贵展品,以物证形式展现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历史。包括神秘的基克拉泽斯文明、瑰丽的米诺斯文明、辉煌的迈锡尼文明。

  本次特展汇聚来自国内10余家文博场馆的180余件文物及众多现代艺术作品,涵盖玉器、瓷器、书画、服饰等品类,以“何为青色”“青雅如玉”“天地青翠”“只此青绿”“青韵中华”五个单元展现青色美学和古人审美情趣。

  展览聚焦苏州地区40余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遴选70余件/套代表性作品,涉及织绣、雕刻、民俗实用3个大类18种手工艺,旨在集中展示1949年以来苏州国匠所取得的历史成就,邀请观众观其作品,赏其技艺,知其匠心。

  展览精选90余件馆藏漳缎精品,从“中国绒”“漳缎技”“绒之艺”“今之彩”四个方面,对漳缎进行系统阐释和呈现。

  展览汇集吴文化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等共计113件(套)藏品。从工艺美术的角度,古今并置,展示织造、篆刻、制扇等40余种苏杭工艺,糅合各朝代名家诗词,从文房雅事、染织绣坊等江南意象,共同解读苏杭的雅巧与精致。

  展览分为“体国经野之道”和“定州”两个部分展开,藉由展出的196件/套文物及非遗展品,为观众们讲述早期华夏先民体国经野智慧、展示定州在数千年发展史中的起落以及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是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与中国考古学会大运河考古和保护专业委员会,携手沿线家文博、考古单位,汇聚240余组最新考古出土文物,联袂推出此次考古大展。

  2024年正值周怀民先生捐赠40周年之际,特举办该展,展览不仅展出此件赵孟頫行书临兰亭序卷,还有沈周、蓝瑛、陈洪绶、董其昌、文徵明等多位古代书画大家的墨宝,以及周怀民先生本人作品、名家贺作、当代名家作品等。

  展览聚焦文学经典《西厢记》,遴选相关文物精品,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西厢记》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从而推动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线

  展览时间:2024年7月20日- 8月28日展览地点:南通博物苑(新展馆第三展厅)

  本展览集中展示了北疆博物院——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其创建者法国博物学家桑志华及其专业技术人员亲自手绘的植物科学画和南通博物苑藏中国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我国昆虫学奠基人之一、南通籍科学家尤其伟教授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手绘的生物科学画,它们既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又具有极高艺术审美价值,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融合。

  展览时间:2024年7月20日-9月1日展览地点:徐州博物馆(乾隆行宫·徐培晨艺术馆展厅)

  此次展览是徐州首次举办的回流文物特展,圆明园五大兽首将携手清宫瓷器、皇家诰命、丹青墨宝等系列珍贵文物,共同呈现一场蔚为大观的文化盛宴。

  展览时间:2024年7月20日-9月1日展览地点:常州博物馆(一楼特展厅)

  此次展览将展出的101余件组银器,大多数来源于奥地利著名的施瓦策瑙古堡,这些闪耀着银色光泽的餐具,不仅是宴会上不可或缺的器皿,更是19世纪奥地利饮食文化的具象体现,承载着当时人类对于生活质量和仪式感的追求。

  展览时间:2024年7月13日-9月8日展览地点: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

  展览由“画艺人生”和“走进沙耆”两部分所组成,以“立”“专”“疑”“满”4个主题词串联整个展陈。本次展览汇聚了油画、素描、水彩等沙耆作品,以及报纸画、照片及沙耆物品等共计165组文物,通过解读各个时期沙耆的作品及艺术风格,让观众能够更深入立体地走进这位大师的艺术世界。

  展览时间:2024年7月1日-9月1日展览地点: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区/二楼油画展厅)

  “自然·人文·科普”——贺兰山岩画展,是浙江自然博物院今年主推的边疆系列展之一。展览分为四个单元,从“走进贺兰山”“岩画史诗”,到“唯石能言”“石魂守望”,每个单元都深入挖掘了岩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这次展览,观众可以全方面了解贺兰山岩画的起源、演变、艺术特色和科学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展览时间:2024年6月19日-10月7日展览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

  展览获得省外11家、省内6家博物馆的鼎力支持,借展文物21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50余件套。展览以丝绸之路影响下古代长安的繁荣与辉煌为背景,分世界之都、商贸之都、时尚之都、文化之都、长安与浙江五个单元,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风尚和与浙江源远流长的联系等方面得见⼀个⽣动多元、开放融合的盛世长安。

  展览拟分为“启行、繁花、星辉、笃行”四个单元,分别介绍中国加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缘起和探索、中国历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经过、中国考古遗址类世界文化遗产介绍以及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新成果,配合遗产地典型文物陈列展示,进一步彰显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的重要意义,及其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突出贡献。

  展览时间:2024年4月29日-10月9日展览地点:杭州博物馆(南馆二楼、三楼临展厅)

  如见证百年来杭州城市发展的城站火车站、“百年老店”解放路百货公司、记录杭州城市交通发展的151路公交车、“70后”和“80后”童年记忆中最火爆的项目“登月火箭”……本次展览共展出575套展品,其中434件来源于市民捐赠。今天它们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也折射出杭州75年来发展繁荣的轨迹。

  展览时间:2024年4月23日-8月11日展览地点:杭州市临平博物馆(东馆临展厅)

  此次展览展出易县大北城出土宋辽金银器窖藏240余件组,通过“酒器”“饰品”“货币”“杂件”四个部分展示这批面貌独特的窖藏。制作严谨的成套器物、璀璨华美的精巧饰物、墨书铭文的金银货、晶莹剔透的水晶玛瑙,金银璀璨,珠玑琳琅,带领观众一窥千年前宋代的社会生活风尚。

  展览时间:2024年6月7日-9月1日展览地点: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一楼临展厅)

  展览从甘孜人赖以栖居的建筑入手,讲述“家”的朴素温暖,展现手工艺的精巧创造,层层递进,一幅生动的甘孜风情画卷徐徐展开。

  展览时间:2024年7月9日-10月9日展览地点:台州市博物馆(一楼临展厅)

  展览以浙江省自然博物院“鸟类科学艺术展”为基础,精心策划了“向台而行·台州、飞鸟涌现·标本、艺鸟百态·绘画、观鸟掠影·摄影”4个篇章,旨在带领观众走进台州的自然世界,深入解读鸟类的自然生态,集中展示鸟类的艺术之美。

  展览时间:2024年6月6日-9月6日展览地点:临海市博物馆(一楼第一、第二临展厅)

  展览汇集近200余件藏品,从衣、食、住、娱四点出发,用丰富多样的展品、制作精美的场景串联起“台州府城”士大夫的一日生活,以江南(台州临海为例)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厅堂园林、百姓日常、地方风物与民俗为载体,展现“千年台州府”具有历史背景和文化气息的美好生活景象,体现江南之美、之韵、之风雅。

  展览时间:2024年7月12日-10月12日展览地点:嘉兴博物馆(马家浜文化博物馆一楼临展厅)

  展览以翔实通俗的动物知识、丰富的多媒体展项、多感官调动的互动装置、视觉上的冲击力极强的模型与造景为特点,将文本、科技、艺术、生态巧妙地融为一体,突破传统展览中观众互动行为相对不足的弱点,注重不同年龄观众在其中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扩大了展览的受众群体,成为全年龄段观众都可以参观打卡、收获知识、游玩体验的通识科普展览。

  展览时间:2024年5月1日-8月4日展览地点:舟山博物馆(一楼特展厅)

  通过“那一串脚印”“那一群人”“那一粒米”“那一缕烟”“那一抹红”“那一片海”等六个篇章,一百七十余件珍贵文物,系统展示距今万年的炭化稻米、彩陶、定居村落等重要标志性文物遗存。

  展览时间:2024年7月10日-10月10日展览地点:安徽博物院(新馆/二楼临展厅)

  本次展览精选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123件(套)珍贵展品,包括大型雕塑、陶器、金器、青铜器等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文物。展览通过“与神”“同乐”“并肩”三个部分,从古希腊人在信仰的指引下建立并保卫城邦、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塑造传奇、追寻智慧等多个角度,揭示古希腊文明的精神面貌、文化意蕴,及其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览时间:2024年7月10日-10月10日展览地点: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第二专题厅)

  本次展览甄选黄山书画院藏名家作品近40件进行展出,其中包含了渐江、李小可、傅二石等书画名家作品。

  展览时间:2024年6月1日-10月31日展览地点:江西省博物馆(三层4号展厅)

  甲辰龙年,江西省博物馆推出全新自然科普类儿童主题展览,“坦克龙”化石惊天出世,带领我们沿着地球历史的足迹逆向前进,穿越到遥远的恐龙时代。

  展览时间:2024年7月20日-10月20日展览地点:九江市博物馆(三楼5号展厅)

  展览分“纺织之源”“纺织技艺”“刺绣精品”“印染技术”四个部分,共展出67套118件(套)源自云南不同民族、不一样的材质、不同工艺、不同款式的精美文物展品和上百幅珍贵图片资料。

  展览时间:2024年5月18日至9月1日展览地点:福建博物院( 2号展厅)

  来自福建博物院、福州市博物馆、龙岩市博物馆、三明市博物馆、南平市博物馆、古田县博物馆、仙游县博物馆、长汀县博物馆、尤溪县博物馆、将乐县博物馆、南平市建阳区博物馆、邵武市博物馆十二家博物馆的200余件馆藏精品文物将精彩亮相。展览以宋词为引子,用珍贵文物来全方面展示宋时福建的社会生活风貌。

  展览时间:2024年7月6日-10月15日展览地点:山东博物馆(一楼5号展厅)

  展览共展出157件(套)与拿破仑有关的文献、生活用具、油画、雕塑、服饰等文物展品。展览以拿破仑的生平为线索,通过“亲情·爱情,凯旋·败落,荣誉·文化, 人生·终章”四个部分,全方面展现拿破仑从一个平凡少年,一步步崛起为法国乃至欧洲的军事和政治领袖的非凡人生历程。

  展览时间:2024年5月1日-10月7日展览地点:青岛市博物馆(东区二楼北展厅)

  展览由青岛市博物馆、北京大学校史馆、山东博物馆共同策划,以此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纪念“五四运动”爆发105周年,重温那段令人激昂的历史岁月,感受那份历久弥新的“五四精神”。

  展览以“何以孔子”作为开篇序言,通过“子曰”“思无邪”“器以载道”“宜子孙”“儒风汉韵”“乐未央”六大主题空间,展现孔子思想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深邃的美学理念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

  展览时间:2024年7月20日-11月3日展览地点:烟台市博物馆(二楼笔墨丹青)

  本次展览精选馆藏扇面册页60余件,其中既有査士标、郑燮、赵之谦等各派巨擘,也不乏刘墉、陈介祺、王懿荣等山东名家。为丰富展览内容,我们还选取了烟台市胶东民间艺术博物馆的部分藏品做补充,希望为观众带来一场意味无穷的艺术盛宴。

  展览时间:2024年5月15日-8月31日展览地点:青州博物馆(三楼书画厅)

  展览集合了山东博物馆、青州博物馆、昌邑市博物馆藏明清时期的名人画像、家族文物60余件,分为平天下、治国、修身、齐家四个单元,根据文物背后的家族故事、精神思想,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阐释,引领观众深刻理解中国传统家族精神中所包含的爱国心、民族情。

  展览时间:2024年3月27日-8月4日展览地点:河南博物院(主展馆东临展厅)

  本展览萃选了来自卢森堡国家考古、历史与艺术博物馆收藏的210件(组)瑰宝,包括石器、陶瓷器、兵器、货币、地图、装置艺术品、帆布油画等多个种类。此外,还辅有影片展示、虚拟重构、实景模型等手段。它们承载着卢森堡跨越古典到近现代的历史记忆,细述着它的历史变迁、文化和经济发展脉络。

  展览分为“我的故土、我的生平、我的归处”三部分,共展出麴庆墓出土的石器、相州带釉瓷器、素烧瓷器等文物64件/套(278件)。

  展览时间:2024年7月2日-10月7日展览地点:湖北省博物馆(南馆四层书画厅)

  展厅从陶文拓片、甲骨文拓片、青铜铭文拓片、石刻拓片、青铜器全形拓五个部分,带你窥见从新石器时期到秦代的文字面貌。

  展览时间:2024年6月7日开展展览地点:武汉博物馆(二楼古代历史陈列展厅)

  此次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用尽心思挑选了400余件珍贵文物进行展出,时间跨度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近现代。展览以时间为轴,通过近30项考古发掘成果,展现了武汉地区从旧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发展历史,阐释了武汉在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充分彰显了考古学科在挖掘和传承历史背景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展览时间:2024年6月15日-10月7日展览地点:湖南博物院(一楼特展一厅)

  本展览以轴心时代之后东西方崛起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女性为主体,以女性生命中的家庭生活、情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等三个主要生活场景为脉络,通过200多件(套)展品,用实物呈现女性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女性力量,将历史化了的女性还原到她们所属的社会、政治、文化空间中去,揭开历史中失落的女性叙事,反映东西方文化强盛时代的女性生活概貌与社会角色。

  展览时间:2024年6月1日-10月10日展览地点:长沙博物馆(特展一厅)

  本次展览时间跨越500余年,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解蔽:从星尘到物配”。第二单元“更迭:时代的圆舞曲”。第三单元“寻梦:东与西的对线件珍品中,除了有凤冠这样弥足珍贵的文物外,还有琳琅满目的装饰珠宝及用品,如冠冕、粉盒、手袋、胸针、项链、手镯、礼服裙等。

  展览时间:2024年6月21日-10月13日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三)

  展览精选了古罗马文明的代表性文物共98件/套,展示古罗马艺术的璀璨与辉煌,以及其在社会认同与文化融合方面的独献。

  展览时间:2024年7月2日-10月13日展览地点: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第二专题展厅)

  展览精选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山国王陵、都城遗址以及2017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的行唐故郡遗址出土的175件/套代表性文物。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63件/套。重要展品有被誉为“中山三器”之一的

  展览时间:2024年6月21日-12月31日展览地点:广州海事博物馆(广州黄浦区玉岩书院)

  本次展览将中国古代科举文化与玉岩书院的七个空间相结合,共分为“君子德胜:钟氏德行为先的教育观念”“关山迢递:士子的艰辛赴考之旅”“乘风相送:士子行旅的制度保障”“溪山行旅:赶考士子的衣食住行”“浮世繁华:漫步都市社会中的士子”“朝考入仕:士子登科前后的身份转变”“悠悠我心:情感脉动中的士子与文学”七个单元。

  展出马王堆汉墓精美展品168套,计313件,其中珍贵文物逾100件,马王堆汉墓在发掘五十周年之际,首次到访粤港澳大湾区,来到东莞市博物馆!以五十年传承踏实昂扬的积极姿态,重现两千年雄健典雅的文明辉光。

  展览时间:2024年6月8日-9月1日展览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层5号厅)

  展览分为“聚首盛世”“吉金耀采”“妙相重光”三大篇章,共展出来自保利艺术博物馆的84件珍贵文物,涵盖圆明园兽首、商周青铜器和魏晋南北朝时期青州地区佛教造像,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件。

  展览共展出古建筑构件、书画、联匾、碑拓珍贵展品80件(组),内容分古建瑰宝、园林杰作、人文渊薮三个单元,以文物为载体,结合模型、场景等辅助展陈方式,系统地阐释了晋祠的建筑艺术、历史传承、人文景观与文脉积淀。

  展览时间:2024年7月27日-10月27日展览地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4楼临展厅D)

  汇集长江干流沿线余件史前玉器菁华,按照从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通过一定的分类与组合展示,向观众展现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独特的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领略其源远流长、璀璨夺目、影响深远的史前玉文化。作为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的首次集中展示,展览试图从玉礼制的形成以及玉器在中华文明起源中作用的角度,来阐释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的重要意义。

  展览时间:2024年7月28日-11月3日展览地点:四川博物院(一楼临展1.2.3厅)

  展览分为四川博物院主展场和广元市博物馆、成都博物馆两个分展场。四川博物院主展场上,汇聚了全国66家参展单位。珍藏的蜀道主题相关文物近40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88件/套。三个场地联袂展出,带领我们追寻千年历史,感悟大蜀道的魅力。

  展览时间:2024年7月23日-12月31日展览地点: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修复馆)

  此次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示择选50余件青铜器、金器、玉器、象牙等代表性器物对外展示,包括青铜瓿(bù)、金面具、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圆口方尊、青铜神树枝等在内的近90%文物均首次和观众见面。

  展览时间:2024年6月8日-8月26日展览地点:成都博物馆(一楼特展厅)

  展览汇聚由墨西哥9大文化机构鼎力支持的150余件/套珍贵文物,涵盖壁画、玉器、陶器、石刻(石雕)等珍贵藏品,呈现墨西哥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灿烂文化。

  展览时间:2024年5月28日-10月27日展览地点: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临展厅)

  展览汇集了来自新疆尔自治区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涵盖先秦至宋元时期的131件(套)精美展品,包括精美的丝绸毛纺织品、珍贵的多民族语言文字的简牍文书、美轮美奂的雕塑壁画,以及青铜、彩陶、金器等国家宝藏,借助雄浑壮阔的西域场景氛围,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丝绸之路的繁盛景象。

  该展览是四川博物院举办的“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分展场。为宣传弘扬三国文化,助力蜀道系统性保护宣传和研究利用,成都在多年三国文化遗存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深挖文化遗产价值,探索文物活化利用实践,精选蜀道上40余处点位,结合当代国内知名画家姚叶红、钟士敏、陈荣老师的多幅专题创作,为观众定制一段蜀道上底蕴厚重、意味悠长的三国文化品鉴之旅。

  展览时间:2024年7月28日-11月3日展览地点:广元市博物馆(三楼第二临展厅)

  该展览是大型蜀道主题展《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分展场之一,展览通过图文版面展现蜀道发展历史、修筑技术、人文交流等蜀道文化。

  展览时间:2024年6月27日-8月25日展览地点: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4层A、B厅

  展览时间:2024年5月18日-8月18日展览地点:云南省博物馆(一楼第三、四临展厅)

  本次展览意在以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为切入点,展出来自我国40多个民族的400件(套)展品,以及多位艺术家及艺术机构作品,从人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探讨、展望“传统”与“现代”的密切关联,找寻民族文化传统经历传承、转型与再生后的价值,启迪传统走向未来的可能。

  展览时间:2024年7月1日-10月8日展览地点:西藏博物馆(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二层)

  此展览共有163张历史照片,66件套珍贵文物,4件反映抗联精神的雕塑作品。史实展讲述了日本侵略东北十四年的惨痛历史,同时展示了东北人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壮烈历程。

  展览时间:2024年5月18日-11月18日展览地点: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临展厅)

  展览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33处遗产点为核心,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集中展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地博物馆和考古基地收藏的遗物,共计330余件。时代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跨越18个世纪,全面展示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规划、宗教信仰、商品贸易以及艺术生活等多方面内容。

  展览时间:2024年5月17日-8月17日展览地点:西安博物院(一楼临展厅)

  展品选取亚美尼亚埃里温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94件/组,西安博物院馆藏文物23件/组,陶器、金银器、瓷器、手工织品等共计117件/组珍贵文物带领观众走进了古丝绸之路上另一个文明古国。

  展览时间:2024年7月16日起展览地点:甘肃省博物馆(展览大楼西一楼展厅)

  古动物世界进行复原,还原甘肃古生物生活的场景,创新出集视觉表达、空间布局、数字媒体技术运用、文物选用等于一体的全维度展示模式,让古老的标本焕发新生,让传统的展品“活”了起来,使古老生物穿越时空,以生动逼真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能够近距离观察古生物,深刻感受远古生物的生活习性、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古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览时间:2024年7月20日至9月20日展览地点:甘肃简牍博物馆(第一临展厅)

  此次展览汇聚了姚惠芬、姚惠琴创作的六个系列60多幅苏绣作品。共分为“传统之韵”“乱针气象”“写意精神”“双面锦绣”“针艺探索”“威尼斯之梦”六个单元。

  展览时间:2024年6月29日-10月31日展览地点:宁夏博物馆(三楼外环展区)

  本展览通过五个部分讲述了中国创建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光辉历史,弘扬伟大的苏区精神,激励广大观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不懈奋斗。

  展览时间:2024年5月18日-9月18日展览地点:新疆尔自治区博物馆(一楼1号厅)

  本次展览从数以千计馆藏铜镜及相关文物中精选出240余件(套)展品,以“鉴于止水:早期的日常照面”“清质昭明:铜镜的历史”“湅治铜华:铜镜的制作与流通” “清光宜远:铜镜与中外文化交流”“玉台影见:铜镜的功用”“刻镂文章:铜镜的艺术”六个单元,完整地串联起中国古代铜镜文化的发展脉络,系统展示古代铜镜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全面阐述铜镜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历史、制作流程与工艺、贸易流通和铭文装饰,生动展现中国古代铜冶铸技术的非凡成就,真实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百态、精神面貌。

  本次展览分为“霸府别都”“东西互鉴”“繁华晋阳”三个单元,立足太原地区出土的丰富的北朝隋唐文物,依托娄睿墓、徐显秀墓、韩祖念墓、虞弘墓等重大考古发现,通过展示充满外来文化元素的出土文物,彰显晋阳与丝绸之路中西文明交流的重要关系。

  本次展览分为上下两层,有昆仑之根、昆仑之基、昆仑之光与昆仑之魂4个展览区域和1个互动体验区。展陈采用高清图片、视频动画、浮雕创作、VR、场景复原等传统展陈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观众呈现一个多维的昆仑人文与地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