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网址 Fuzhou Yuany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产品中心首页 > 产品中心
  • 格物观察 2024年北上广深四地值得期待的二十个文化新地标

  • 日期:2024-03-02 来源:产品中心

  • 详情

  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下,城市愈发需要一些标志物给往来于此的异乡人和每日匆匆而过的原住民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新年新气象。近期,全国各类重点项目“批量上新”,多个文化地标落地布局,本期文化在线整理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座城市2024年值得期待的20个文化新地标,它们不仅将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也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北京艺术中心位于流淌千年的大运河畔,形似古粮仓的独特设计,被誉为“文化粮仓”。由三座独立的建筑体组成,包括4个室内剧场,分别是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小剧场,以及1个户外露天剧场。

  被誉为“文化粮仓”的北京艺术中心于2023年12月27日13:00起正式对外开放参观,并推出了“开幕艺术周”,包括9场剧场内演出以及20场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2024年上半年,北京艺术中心将上演话剧《林则徐》《玩偶之家》、舞剧《杨家岭的春天》等大剧院自制剧目,也将有英国爱乐乐团等国内外优秀演出团体登台,同时邀请知名音乐人、爵士名家等呈现多种类型的跨界融合演出。

  此外,艺术BPAC、河畔时光音乐会、大师课及工作坊、群文小舞台等特色艺术普及教育活动也将在这里展开,探索更多公众参与的可能性。未来,北京艺术中心还将策划推出运河国际艺术节、音乐剧艺术节、森林音乐节等国际艺术节,以及更多演出品类的主题艺术周单元,让艺术之花在此绽放,永不落幕。

  由144棵“银杏树”撑起屋顶,百万书册藏在蜿蜒起伏的山间,“森林书苑”——北京城市图书馆地上3层、地下1层,藏书能力达800万册,阅览坐席约2400个,包括开放阅读区、少年儿童馆、非遗文献馆、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以及元宇宙图书馆、24小时图书馆、休闲服务区、文化交流区等多元服务空间。

  2023年12月27日,北京城市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整体建筑犹如一片银杏树林。馆内两座书山宏大绵延,兼具大空间与小场景,打造出阅读雅韵。

  在少年儿童馆,读者不仅能享受图书借阅、阅读指导与活动等服务,还能通过智慧展陈、4D观影等一系列高科技设备设施进行沉浸式阅读、学习、交流创作,在智慧赋能、云端互联的现代化图书馆中领略奇妙的阅读体验。

  北京城市图书馆专门设有24小时休闲就餐区,这里有新鲜的绿植、精美的文创、xbot拉花咖啡机器人的盛宴、适合就餐的桌椅板凳,可以尽享畅爽休闲的惬意时刻。

  沿着长安街一路向东,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博东馆)亮起“古韵风帆”,成为大运河畔又一颗明珠。这座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智慧型综合博物馆,集收藏保管、文保修复、展览展示、社会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展陈内容与首博本馆珠联璧合,从历史背景和文化的角度共同诠释“都”与“城”的关系。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又名“运河之舟”,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共享大厅屋顶造型像“船”,展陈大楼屋顶造型像“帆”,两座建筑间有一条长约270米、宽约20米的休闲水街。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以人、水、城为内容主线,从人文地理视角、生态文明高度展示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建设成就,推出一系列重磅展览。展陈体系由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开放展示四大类型构成。

  位于宝山区云海路的上海长滩音乐厅是北上海最大音乐厅。目前,该剧场已进入最后的调整阶段,预计不久后就能对外开放。这座兼顾现代音乐、电影配乐及场景的鞋盒式的多功能音乐厅,以“古典+”模式为定位,共打造有1027座观众席。音乐厅的整体设计借鉴了水晶的意象,幕墙采用菱格划分,在日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宛如长滩的一颗明珠。

  不仅外形大气灵动,内部的修建也将极具内涵,能容纳千人的音乐厅不但可以满足古典、现代等不一样的音乐会,还能满足百人规模的三管交响乐团的最高规格演出。

  筹备了近6年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位于浦东新区世纪大道,定位“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11.3万㎡,矩形的建筑简洁挺拔,连续大理石曲线造型宛如大海不断起伏的波浪,内庭院园林设计拥有强烈的中国文化意蕴。

  2月2日起,上博东馆“青铜展厅”率先试开放,6月底前,东馆开放面积将达到展陈空间的80%,11月底前,东馆实现全面开放。未来,三馆馆舍建筑总面积将超过20万㎡,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博物馆“航母群”之一,预计年观众接待总量超过600万人次,将跻身世界博物馆前十行列。

  坐落于徐汇区穹顶艺术中心旁边的西岸大剧院,是中国首座专为音乐剧而打造的滨水剧场,拥有1600座的主剧场和200人的小剧场,2024年建成后将是魔都下一个艺术天堂。

  剧院外立面由GRC面板覆盖而成,在阳光照耀下很是独特。建筑内部从大堂大地色系的陶板饰面和主剧场的声学墙面都延续了这种蜿蜒而流动的设计感,整体空间仿佛水波涟漪般优雅灵动。

  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位于浦东新区世博文化公园,目前,马术中心结构工程已全部完成,预计年内落成。建成后它将成为中国首座符合国际顶级马术赛事标准的永久性专业比赛场馆,上海也将因此成为全国唯一一个集专业马术场地与顶级国际马术赛事为一体的城市。

  整个马术中心形似“山谷”,总建筑面积近8.5万㎡,主体建筑包含1个90*60米的竞赛场地以及热身场、训练场,还有约5000座的观众看台,全球首个群控可升降灯光平台等一流设备。

  位于浦东新区世博文化公园的“黄金C位”,世博文化公园温室花园由上钢三厂老厂房建筑改造而来。目前,温室花园屋面玻璃安装已基本完成,未来建成后将成为整个世博文化公园的主要出入口和人流集散点。

  体积达34万m³的巨型温室花园内共有5大玻璃房,分别对应入口大厅以及4座悬空主题馆,包括打造了逼真峡谷的沙漠多肉世界馆;能够正常的看到沼泽、湿地的热带雨林展馆;四季鲜花常盛的云之花园;以及拥有金属空中步廊和垂悬花海的垂直花园……

  早在3年多前,14.6万㎡的上海大歌剧院规划设计曝光之初,就惊艳了整个魔都。这座未来亚洲演艺中心的文化巨舰,主立面上设计了挑高的透明玻璃幕墙,让自然光照进建筑,室外的游客也可以一瞥室内的景象。

  建筑最具辨识度的螺旋楼梯,如同一把缓缓展开的中式折扇,巨大白色阶梯螺旋上升,延伸到空中恰似折扇扇柄,尽显国风之美。歌剧院内部也是根据“扇面”排列,放射状的金属顶棚,线条层次很丰富。浓烈的中国红,与折扇元素一样彰显中式文化的美感,内红外白反差鲜明。

  剧院拥有3个观众厅:2000座的主礼堂、1200座的第二观众厅以及1000座的情景剧场,未来还会引入餐厅、画廊、博物馆、图书馆等。目前,剧院核心区已封顶,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座集演出交流、创制排演、艺术教育等于一体的剧院综合体。

  位于金山区枫泾镇的上海乐高乐园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2024年有望对外开园。作为全世界三大主题乐园之一,金山乐高乐园总投资36亿,最重要的包含积木街道、疯狂积木城、乐高乐园®创想世界、乐高®城市、乐高®好朋友、乐高®幻影忍者®、乐高®城堡和乐高®悟空小侠™八大主题景区(均以最终官方公布为准)。

  其中,取材于中国传统名著《西游记》的“乐高悟空小侠”主题片区为全球独家首发,乐高乐园创想世界还将首创江南水乡版“游船之旅”,以及融入江南人文、建筑等特色的乐高迷你天地区域。

  除了主体乐园建筑,项目17.3万㎡商业配套“无限缤纷里”也在推进中,以“奇域”为理念,带来奇域酒店、奇域天台、奇域之门、奇域溪村四大分区,集主题餐饮、运动嘉年华、欢乐市集、网红书店等多元业态于一体。

  这个游玩新地标坐落于临港新城,斜对面就是海昌海洋公园,总建筑面积高达35万㎡,总投资近70亿元。目前,彩色晶硅光伏板组成的主题屋顶已亮相,雪山也已初露雏形。

  室内滑雪场面积超9万㎡,垂直落差达60米,近1200米的滑雪赛道分初、中、高级,还打造有国内第一条S形3D立体雪道以及超20项雪上娱乐项目。

  滑雪之外,上海耀雪冰雪世界还配有国内首列室内雪地火车、国内首个室内滑进滑出套房、全天候水上乐园、三座五星级度假酒店、会议中心、冰雪主题商业小镇等体验空间。其中,水上乐园将提供20项水上娱乐项目;酒店配备近千间不一样的风格的主题客房;冰雪主题商业小镇更是汇聚世界各地的美食及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和特色演艺。

  影院整体由英国Benoy建筑设计公司设计,以江豚逐浪为创意灵感,两条巨大江豚嬉戏水面,上通蓝天、下接江水,巨型球体宛如一颗璀璨珍珠镶嵌于江面,活脱脱一幅“双豚戏珠”的盛景。

  影院外立面采用玻璃和铝板结合,内径达37.5×34.5m的椭圆形球体,是目前中国最大最先进的数字影院,可容纳380人同时观影。巨型荧幕宽约22.4米,高约12米,画面可以从观众面前延至身后,配上裸眼3D效果、世界顶级影像系统,以及圆顶式结构及半球形屏幕营造苍穹般画面......将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包括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项目位于白鹅潭商务区核心区,处于珠江前后航道交汇处,与沙面隔江相望,建筑高度78.5米,地上11层,地下2层。未来将建设成彰显广东特色、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集展览、休闲、教育于一体的大型文化中心。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以“文化巨轮、时光拱廊、鹅潭写意、云山艺境”为设计概念。云山之下,三江汇聚之湾,纯净的方形盒子成为承载不同艺术作品的宝盒,多元化文化方盒的垒叠铸就时代文化巨轮。

  广东美术馆作为“三馆”当中“海拔”最高的场馆,有11层高,展陈面积达1.9万平方米。该馆配置的报告厅能够很好的满足作品展发布、国际化报告、文艺演出等多元化使用需求,建设规模可容纳350人。

  在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一个崭新的非遗剧场已经成型,天花和墙身均采用GRG声学材料,可提供更好的视听效果。作为项目最大的剧场,场地可同时容纳524人,开展传统音乐、传统戏曲、传统舞蹈等类别非遗项目展演。

  广东文学馆计划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大本营,配建有文学小剧场,拟邀请剧团举办话剧、舞台剧表演,不定期策划纪录片展映、中外文学名作改编影视鉴赏等活动。

  新馆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的核心位置,闹中取静,体型宛如“水中盛放的英雄花”。它是全球首个五个立面均采用光伏技术的公共建筑。外立面由21008片鱼鳞状的光伏玻璃人工拼装而成误差不超2毫米还获得专利。

  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全国唯一“双料馆”。新馆将成为广州一个精彩的艺术聚集区,一张美丽的文化交流名片,一扇管窥古城澎湃活力的窗口,一座设计创新的文化新地标。

  价值近 15 亿美元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K11 ECOAST 即将在深圳2024年底开业。

  作为K11内地首个旗舰项目,K11 ECOAST位于深圳市南山太子湾片区,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28,500平方米,涵盖K11购物艺术中心、K11 HACC多用途艺术展览空间、K11 ATELIER办公大楼及Promenade海滨长廊等。该项目将建筑与街区、海滨与城市相连,打造成为一个艺术、人文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艺术街区”,和大湾区海滨文化零售新地标。

  本项目由OMA大都会建筑事务所、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和藤本壮介团队共同打造,建成后将成为深圳乃至整个大湾区的文旅零售新地标。

  宝安公共文化艺术中心位于宝安区新安街道创业一路与新湖路交汇处,规划用地面积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5.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3.6万平方米。建筑高99.9米。

  该项目建成后是一栋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三馆合一”的大型公共文化建筑,将成为宝安携手前海共同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的又一强力支撑,极大地提升城市内涵,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文化需求。

  湾区书城是深圳“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之一,是粤港澳大湾区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市重大文体惠民工程,也是深圳出版集团全力打造的新一代文化综合体。湾区书城集知识成长、艺文展演、文化发布、科创展示和数字文化等多功能、多内容于一体,将打造成为富有影响力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中心。计划于2024年底全面竣工,2025年上半年盛大开业。

  龙岗国际艺术中心位于坂田街道,总用地面积约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据了解,该中心建成后,将提供多个大型活动空间,包括1600座的剧场、600座的礼堂及300座的小型剧场,让观众欣赏戏剧、舞蹈、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并在艺术文化和教育空间内融入特色数码体验。龙岗国际艺术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外旅游的标志性目的地,以及龙岗区重要的公共文化场所为片区的建设和发展注入蓬勃活力。

  不久前,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及相邻地块(以下简称“C塔”)钢结构工程首吊活动顺利举行,标志着C塔钢结构主体施工全面拉开帷幕。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是深圳市重点打造的集全球总部聚集区、都会文化高地、国际交流中心、世界级滨海客厅为一体的未来城市典范。C塔项目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规划建造双子塔楼,将打造集办公、商业、酒店、文化、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总部、国际组织和机构服务平台。

  据悉C塔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片区TOD地标、大湾区标杆示范项目和服务企业总部、国际组织的世界级平台,构建起全新的“景观式超级公共空间”,成为点亮世界的“未来之塔”。

  1月5日,深圳歌剧院项目开工仪式举行,意味着该项目进入正式建设环节。深圳歌剧院项目位于蛇口新街南侧,半岛城邦东侧,深圳湾大桥西侧,南靠深圳湾海域。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包含歌剧厅、音乐厅和小歌剧厅、多功能剧场等核心展演功能区及配套服务功能区。作为深圳“新时代重大文体设施项目”之一,深圳歌剧院将打造成世界级高标准艺术殿堂、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文化交流新平台、深圳艺术文化新地标、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这些文化地标的建设,不仅将为城市增添新的文化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能激发城市的文化活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文化地标的建设,是我国文化自信的体现。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和艺术的需求日渐增长,这使得城市不仅要满足大家的物质需求,更要提供精神食粮。而这些文化地标,正是城市精神内涵的载体。它们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展示着我国文化的魅力,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然而,文化地标的建设并非易事。它需要充分挖掘城市的文化渊源,结合城市发展定位,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同时,文化地标的建设还要注重质量和品味,避免盲目追求规模和档次,防止造成资源浪费。

  顺承文旅行业在新技术时代将井喷发展的大趋势,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于2017年初由全国知名公共文化专家符湘林先生联合多位业内大咖共同发起成立。

  研究院以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助力文化品牌建设为使命,广泛集聚各类专家学者、专业机构,打造“平台式”“一站式”新型文化智库,为各级政府部门和文创企业未来的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包括顶层设计、评估督导、资源导入和项目合作等。

  目前,研究院已发展成为全国文化行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兴智库机构,业务涉及上海、浙江、江苏、湖南、四川、重庆、云南、福建、海南、新疆等地,深受业界好评。